生物崩解是指材料在堆肥化條件下從較大體積形態裂變成為較小體積形態的能力。以下是對生物崩解的詳細介紹:
一、概念解釋
1、定義:崩解性能是考察材料在堆肥化條件下從較大體積形態(如較大的塊狀、片狀、薄膜狀等)裂變成為較小體積形態(如小碎片)的能力。
2、測試方法
(1)標準:規定測試方法和要求,其中崩解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特定篩網的小碎片質量與初始樣品總質量的比例。
(2)條件:崩解試驗通常在真實堆肥條件下進行,模擬工業堆肥化條件,只控制濕度和通氧情況。
(3)過程:將試樣放入堆肥中,經過一段時間(通常為12周)后,評估其崩解程度,即能通過2mm篩網的碎片質量占比。

二、影響因素
1、原料選擇:堆肥原料包括新鮮蔬菜、水果、兔糧、木屑、稻草等,碳氮比控制在20~30之間,最佳為25:1。
2、環境因素:水分含量、pH值、通風情況等都會影響堆肥過程和崩解效果。
三、應用領域
1、可降解塑料:生物崩解是評價可降解塑料的重要指標之一,特別是在餐飲具、包裝材料等領域的應用。
2、生態環保:通過生物崩解,可以減少塑料垃圾對環境的長期污染,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
總的來說,生物崩解是評價材料在堆肥化條件下物理形態變化的能力,對于推動環保材料的開發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科學的測試方法和嚴格的標準,可以確保材料的崩解性能符合環保要求,減少環境污染,促進可持續發展。